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6章 戰爭與和平(終章) (1)

關燈
沒有人料到,軸心國與盟軍兩大陣營圍繞直布羅陀要塞的這一仗,一打就是4個月,持續時間和雙方的傷亡人數僅次於塞瓦斯托波爾要塞攻防戰。戰役期間,德軍動用了包括“卡爾”臼炮、He-177重型轟炸機和V-1火箭等“秘密武器”,在戰事最激烈的階段,雲集於直布羅陀海峽的德國、意大利和法國戰列艦就達到了10艘,盡管英美艦隊兩度試圖增援直布羅陀,無奈軸心國海空軍占據了巨大的優勢,要塞最終於1943年1月7日宣告失陷!

更沒有人料到,德意軍隊在聯手攻占了直布羅陀要塞、進而控制了整個地中海區域之後,於當年3月主動向盟軍遞出了橄欖枝。促成這一巨變的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是盟軍對歐洲大陸尤其是德國本土進行的大規模戰略轟炸,盡管德國空軍的戰鬥機部隊全力攔截,卻依然無力阻止盟軍的炸彈再三落到自己的首都柏林,加之盟軍在太平洋方向上的節節勝利,軸心國逐漸失去了徹底擊敗盟軍的希望;其二,便是1943年2月11日,意大利元首墨索裏尼前往北非檢閱部隊,卻遭到抵抗者的刺殺。不可一世的法西斯黨魁身受重傷,雖被及時送往野戰醫院,可終究在遇刺的次日停止了呼吸。在國內不得人心的法西斯政權迅速瓦解,意大利國王隨後宣布委任民主黨派人士組閣。新的意大利政府於2月底宣布成立,新的內閣決意擯棄意大利先前的進攻戰略,並知會德國政府準備退出戰爭。

先期的會談在中立的西班牙首都馬德裏舉行,德國、意大利和英國、美國均派出重要代表參加。會談中,英美提出了締結停戰條約的三項前提,即廢約、撤軍、共管。所謂廢約,便是德意廢除三國同盟條約;撤軍,即撤出目前被德意軍隊占領的歐洲國家和部分非洲國家愛;共管,即直布羅陀海峽和蘇伊士運河國際共管。

如此苛刻的條件,尤其是撤軍和公管兩條,德意代表在與本國政府交流後,均表示無法接受。德國和意大利先後發布聲明,他們認為如果英美繼續堅持上述三項前提,便是無誠意進行和談,雙方只能繼續這場無休止的戰爭。

最後,由於雙方均不願意作出讓步,第一次會談宣告流產。為了在談判桌上爭取更多的發言權,雙方厲兵秣馬,不約而同采取了進攻行動。1943年4月初,沈寂了16個月的德國非洲軍團,在陸軍上將隆美爾的指揮下盤踞在敘利亞的英美軍隊發起了攻擊。德軍不僅投入了全新的虎II重型坦克,還從歐洲調來了由空軍上將亞歷山大·勒爾所指揮的德國第4航空隊。虎將雄兵,德軍只用了一個星期時間便突破了英美軍隊花費一年時間構築的防線,迫使英美聯軍倉惶向伊朗方向退卻。

與此同時,通過直布羅陀海峽會合的德意艦隊,抽調精銳組成了擁有8艘戰列艦、4艘航空母艦和大批巡洋艦、驅逐艦的遠征艦隊,其中受德國和意大利水兵操控的法國戰艦達到了22艘。這支艦隊在德國海軍元帥馮·分肯施泰因的指揮下,沿著西班牙和法國海岸線向英國海域挺進,部署在大西洋海域的英美艦隊不敢迎戰,在空軍襲擾無效的情況下,他們只得暫停大西洋航運線,所有盟軍船只和艦艇都躲進防守嚴密的港口之內。

盡管在陸上和海上無法抵擋軸心國軍隊的攻勢,英美軍隊卻繼續在空中給對方施加壓力。到1943年初時,美國已經將大量B-17型轟炸機運往英國,並組建了超過40支轟炸機部隊,英國的各飛機制造廠則全力以赴制造出大批蘭開斯特和哈利法克斯,用於組建更多的轟炸機中隊。鑒於最初晝間轟炸遭遇到德國空軍的猛烈阻擊而損失慘重,英美空軍改由夜間轟炸,以轟炸精度下降的代價減小了轟炸損失。在4月上旬的10天時間裏,盟軍轟炸機部隊8次光臨德國本土,其中3次規模超過了1000架,在柏林、魯爾、漢堡等地投下了4萬多噸炸彈,給德國的戰爭機器造成相當大的破壞。

雙方的行動各有收獲亦各有損失,但真正讓他們重新坐回到談判桌上來的,卻又是另外兩件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其一,是日軍在太平洋海域發動了旨在壓制盟軍航空兵的“伊號作戰”,大批日軍戰機瘋狂的攻擊了瓜島沿岸的盟軍艦艇和港口設施,加上日本聯合艦隊主力的重新集結和調動,盟軍在太平洋方向上的壓力陡增;其二,便是高加索地區兩大主要油田的重新投產——根據蘇德之間簽署的停戰協議,德軍五年之內逐步歸還高加索地區,但這裏的主要油田10年內必須無條件為德國供應石油,而隨著蘇軍撤退時破壞的油田陸續恢覆生產,自戰爭爆發以來一直困擾德軍的油料問題得到了極大的緩解。

在各方形勢的推動下,軸心國和盟軍的第二次非正式協商在西班牙首都馬德裏展開,自由法國的代表首次出現在談判桌上,而盟軍也將停戰談判的前提條件縮減為:德意廢除三國同盟條約,退出法國領土、歸還法國艦隊,有計劃的逐步撤出在歐洲國家的駐軍。

德意代表原則上接受了停戰談判的主要前提條件,於是,雙方共同宣布於一周之後在葡萄牙首都裏斯本舉行停戰談判。期間,德國和意大利果斷宣布廢止德意日三國同盟協定,德國也公布了三年之內退還法國領土、歸還法國艦隊的計劃方案。作為回應,英美停止了針對德國占領區和德國本土的大規模戰略轟炸,時隔3年零9個月,和平的陽光終於穿透了戰爭的陰雲。

全世界關註的停戰談判,在一種向往和平的大氛圍中如期展開,盡管各方首腦均未親臨談判現場,但裏斯本還是成為這個星球的焦點。失意的日本政府公開譴責德意單方面廢止三國同盟條約的“可恥”行徑,並暗示將對談判進行破壞,不過在接下來一周的時間裏,談判出乎意料的順利。各國代表還是就停戰的大多數條件達成一致,最後的爭議集中在了目前被德意軍隊占領的歐洲國家上。盟軍以繼續由德意軍隊控制非洲殖民地和波蘭、蘇俄部分領土為條件,換取德意政府接受盟軍制定的5年撤軍計劃——按照這一方案,5年之內德意軍隊將陸續從挪威、丹麥、荷蘭、比利時、希臘和阿爾巴尼亞撤出占領軍,並不得幹涉當地居民自行選舉產生政府機構的行動,盟軍同樣不得向上述國家派遣駐軍和幹擾內政。

1943年5月5日,隨著德意與盟軍國家代表在《裏斯本停戰條約》上簽字,燃燒了1400個日夜的歐洲戰火終於宣告熄滅。新的戰略格局下,盟軍國家僅以不列顛三島和冰島為立足點影響歐洲,除了中立國家之外,歐洲大陸的大部分領土都為德國和意大利所占領——任何的撤退行動都不可能是徹底的,除了對資源的搜刮之外,培植一個關系緊密的當地政權輕而易舉,更重要的是,除了在法國和法屬殖民地仍保留著一些沿海土地和港口之外,盟軍勢力幾乎被徹底逐出了地中海區域。在這樣的形勢下,德意統治者終於可以高傲的稱之為“我的海”,然後擁有如此野心的人卻在兩次過程不同、結果一致的刺殺事件中喪命,這不得不說是一種命運的捉弄。

在非洲,那些曾經屬於英國和法國的廣袤殖民地,由於一位傳奇的德國將領而更換了旗幟。戰爭結束之後,埃爾溫·隆美爾獲得德國政府頒布的德意志勳章,與他同獲此最高殊榮的是率領弱勢海軍取得驚人突破的海軍元帥海諾·馮·分肯施泰因。盡管德國政府後來如約將俘獲的法國艦艇悉數歸還維希政府,但得到了政府支持的新Z計劃已經利用這段寶貴的時間打造出一支擁有H級戰列艦、O級戰列巡洋艦和S級航空母艦在內的現代化艦隊,使得德國海軍的總噸位超過了英國和日本,僅僅位列美國之後,設備的先進程度和實際戰鬥能力更是冠絕全球。此外,德國人的科技精神使得他們在戰後仍研制出了V系列火箭、A系列噴氣式戰鬥機和被譽為海底幽靈的U45系列超級潛艇,這些新式武器的投產使得德國軍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鬥保持著對英美等過的強大壓力。

在太平洋,戰爭一直持續到1944年末方才結束。盡管從歐洲騰出手來的英美軍隊在一系列的海戰中取得勝利,從而逐漸取得了壓倒性的優勢,並以大規模的戰略轟炸對日本的戰爭基礎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但日本帝國軍隊的頑固仍然給盟軍造成了極大的麻煩。大戰的最後一年,德國人率先研制出了威力驚人的原子彈,美國人緊隨其後宣布擁有核武器,並在日本人頭上“小試牛刀”——兩周之後,戰爭宣告結束。

由於德國和意大利的存續,歷史的兩極對峙成了三足鼎立:英美一派,占有泛太平洋地區的豐富資源,經濟雄厚、工業強大;德意一派,占有半個歐洲和大量的非洲殖民地,科技先進、軍事槍聲;蘇聯自成一派,根據蘇德停戰條約陸續收回失地之後,面積仍然位居世界首位,廣袤的土地、寬厚的戰略縱深和寒冷的天氣是他們立足於不敗之地的法寶。三強之間的明爭暗鬥、合縱連橫,則又是另外一段歷史了……

(全書完)

之一:U977號潛艇逃亡阿根廷始末

1945年5月8日,當德國宣布所有戰鬥部隊停火並無條件投降時,並非所有的德國海軍潛艇都執行了“彩虹”計劃。據戰後英美情報部門不完全統計,在大戰結束時,有幾艘的德國潛艇並沒有投降或者自沈,而是把潛艇駛向另一個國家(中立國或盟國),這種行為稱之為逃亡,而U977號潛艇就是其中一例。

★最後一次戰鬥巡航

根據上級命令,U977號潛艇在艇長海因茲·斯切弗上尉(Oblt Heinz Schffer)指揮下,於1945年5月2日離開挪威克裏斯蒂安桑港(Kristiansand)準備到英吉利海峽進行戰鬥巡航,目的是準備打擊英國沿海附近、英吉利海峽盟國運輸船隊(2天後,即5月4日鄧尼茨海軍元帥命令潛艇部隊停止一切戰鬥)。

海因茲·斯切弗上尉1921年4月生於柏林,1938年叁加德國海軍,於1941年5月調入潛艇部隊,起先是U148號潛艇的艇長,在戰爭中他主要負責潛艇的訓練工作,1944年12月才被任命為U977號潛艇的艇長,所以沒有什麽實戰經驗,而且盟國海上護航力量過於強大,U977號潛艇根本就無法接近盟國運輸船隊。還有一個最為關鍵的因素,此時戰爭已經到了尾聲,在海因茲·斯切弗心裏,這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戰鬥巡邏,而逃亡阿根廷是他最根本意圖。根椐戰後審問材料,海因茲·斯切弗自稱很早就有此打算,原因是他不想窩囊的死在集中營裏面。

★決定逃亡

5月8日,在潛艇航行在挪威水域時,潛艇無線電接到盟軍通過廣播電臺宣布的要求所有在海上的德國潛艇停火,報告具體位置並開到指定港口向盟軍無條件投降的信息。次日潛艇又接到許多斷斷續續的信號,大部分來自其它單位的德國潛艇通知返回基地的電報。但艇長斯切弗已經決定逃往阿根廷,當他宣布他的決定後,潛艇內部人員思想發生很大的波動,出於戰友情誼,斯切弗允許給予艇上的已婚士兵上岸回家的機會,根據艇長海因茲·斯切弗上尉戰後寫的回憶錄《U977號潛艇》中稱:“當時我與副艇長和輪機長都量思前往阿根廷,但必須得考慮到所有艇員的意見,有些已經結過婚的艇員必須得考慮他們的家庭和未來。”

在經過商量後,最後決定投票選擇去留——自願前往或返回部隊投降,有大概三分之一的艇員,約16人決定返回部隊投降,他們坐上救生艇離開了潛艇,原計劃準備在郝斯森(Holsen)附近上岸,然後返回德國,但不久便被英國海軍俘獲。而剩下的艇員,他們將面對漫長而無奈,又力不從心的最後一段旅程。

★艱苦的航程

5月10日,U977號潛艇繼續駛向阿根廷,漫長的航程對所有艇員來講都是巨大的折磨,基本上已經處於神經衰弱癥的邊緣,由於長時間的航行,潛艇上已經沒有新鮮的食品,尤其是淡水供應已經十分緊張,生活條件相當惡劣,盡管潛艇官兵在平時訓練素質非常優秀,但這樣長時間的航程,也令他們疲憊不堪。到了6月初,無線電電臺已經收不到什麽信號了。很明顯,戰爭已經結束。6月11日,有一名叫沃爾夫岡·愛德斯坦(Wolfgang Edelstein)的艇員因心理壓力失控曾試圖跳海自殺被阻止,事後這位艇員回憶到:“當時我覺得這樣的狀況幾乎是沒有盡頭,我決定自我了斷,也比死在那臭氣熏天的潛艇裏強。”一位叫漢斯·斯瓦波(Hans Schwbe)的水手長(Oberbootsmann)回憶道:“所有的人耐力都已經達到極限,整個艇內就像死了一樣。起先還有人聽歌劇唱片,但後來就沒有人想聽了,像這樣不分晝夜的環境和狹窄空間裏,脫離現實的情況一天比一天要嚴重,許多人開始語無倫次起來。”為了緩解壓力,潛艇夜間浮航時,艇內的官兵有時跑上甲板抽上一支煙。根據安全管理規定與作戰原則,浮航時除望員外禁止人員上甲板,但現實的情況卻將制度完全打亂。

7月14日,U977號潛艇在佛得角群島作了一次短暫休息,大部分艇員還在海上進行了一次游泳比賽。兩天後,潛艇繼續向南航行,此時它的右柴油機出了故障並無法自行修理,故而它的最大航速僅為6節/每小時,幸運的是,潛艇在航行的途中並沒有被盟國海軍巡邏艦艇和戰機發現。並於7月23日橫越赤道。U977號潛艇從5月10日至7月14日長達66天連續在海上航行,創造了二戰潛艇連續航程記錄的第2名(第1名是U978號,68天),真實的上演了一幕“海底馬拉松長跑”。

根據U977號潛艇的航海日志顯示,5月10日潛艇燃油大概有80噸左右,為能達到目的地,潛艇在航程中盡量節省燃油,潛艇的航速通常只保持在5~6節左右,通常是白天盡量潛航,夜間則上浮水面充電。經過長達108天航行,潛艇於8月17日到達阿根廷馬德普拉塔(Mardel Plata Port)海軍自由港,隨後向阿根廷政府投降,當時潛艇燃油僅剩下不到5噸,這令戰後許多歷史學者不可思議。

★投降

U977號到達阿根廷港口並向阿根廷政府投降後,艇員立即與阿根廷政府和軍方交涉,潛艇裏所有的設備也很快轉交給阿根廷政府。阿根廷在二戰中屬於中立國,在阿根廷有大量的德國常住人口,超過任何一個同盟國(有資料證明,在潛艇貨物中,除了有大量的黃金之外,阿根廷軍方檢查人員竟然放現一部M262戰鬥機的機載雷達設備。為什麽將這筆物資運往阿根廷?各種資料眾說紛紜,這個問題已經不是本文的直接主題,但就這個問題本身而言,如果資料充足完全可以另作研究。根據我在網上查閱到的《納粹黃金》一文論述,1945年5月1日至6日德國海軍潛艇部隊至少派出6艘潛艇向阿根廷進發,完全證實的有3艘潛艇:U977號、U530號和U853號,而U853號並沒有成功),所以U977號潛艇逃亡阿根廷是一個較為安全的選擇。

1945年9月,英美軍事情報部門隨即到達阿根廷,並將所有的艇員進行長達3個月的審問。在審訊中,海因茲·斯切弗上尉堅稱他只是逃亡,沒有運載任何的物資和人員到達阿根廷,依照U977號審訊記錄,艇長海因茲·斯切弗是這樣解釋的:“我之所以逃亡到阿根廷主要原因是德國媒體的宣傳結果,我從報紙上得知只要德國戰敗,所有的軍人都要被奴役,而且永遠不得翻身。另外我得知阿根廷的生活條件相對來講是比較好的,可以允許德國人逃往。”而絕大部分艇員也都異口同聲,但在審問的過程中盟國人員還是掌握了一些資料,認為相信海因茲·斯切弗在說謊,並指控他向阿根廷運送戰犯,甚至懷疑他指揮的潛艇從挪威至南美的航行途中擊沈了兩艘船只(盟國情報機關懷疑U977號潛艇在7月4日很可能襲擊並擊沈了巴西“巴伊亞”Bahia號輕型巡洋艦,因為當時U977號潛艇就在附近60海裏區域內航行)但具體審問情況英美官方當時卻拒絕透露。

★結局

盡管很多人不理解U977號潛艇官兵的行動,認為他們不顧一切地逃亡阿根廷的是狂熱的好戰情緒所鼓舞。其實也不是正確的,當時艇內許多官兵的情緒都極為低落,實際上他們都知道戰後的家園已經是一堆瓦礫。

而這艘潛艇則通過外交途徑轉交給盟國,於同年11月13日在美國波士頓海軍試驗場被美國Atule號潛艇(SS403)進行海軍魚雷試驗,被魚雷擊沈了。艇長海因茲·斯切弗於戰後到達阿根廷,並在阿根廷度過了餘生,他在1952年出版了一本叫《U977號潛艇》的回憶錄,書中內容是回憶他逃亡阿根廷的行動。

之二:德軍在波蘭戰役中的海上戰鬥

一、波蘭共和國海軍

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德、奧、俄三個集權國家的覆滅,偉大而英勇的波蘭民族在亡國100多年後,成立了獨立的民族國家,波蘭人民再次擁有了自己的祖國——波蘭共和國(史稱第一共和國)。

從古老的漢薩同盟時代開始,波蘭民族就有著悠久的航海歷史。16世紀的西格蒙德·奧古斯特國王時期組建了第一支波蘭海軍。新生的波蘭很快開始著手組建自己的海軍。大量來自前沙俄、奧匈帝國和德國的波蘭族軍官紛紛應召參加海軍。波蘭共和國最初的兩任海軍部長博格米爾·諾沃提尼和卡西米爾·波雷比斯基就是分別出身自奧地利海軍和俄國海軍。新組建的波蘭海軍向英國訂購了一艘巡洋艦、四艘驅逐艦和若幹魚雷艇,但是都被勞合·喬治否決。經過國聯的協調,在1921年,波蘭海軍獲得了六艘舊的德國魚雷艇,不久又從芬蘭和丹麥購買了四艘掃雷艇和其他幾艘小艦艇。到1930年,在海軍部長斯維爾斯基的主持下,波蘭向法國的船廠訂購了兩艘驅逐艦Wicher(旋風號)和Burza(暴風雪號),以及三艘潛艇,每艘造價12,750,000法郎。1936年,波蘭又向英國訂購了兩艘驅逐艦Grom(雷霆號)和Blyskawica(閃電號),向荷蘭訂購了兩艘潛艇Orzel號和Sep號。此外,在30年代波蘭還自建了數艘掃雷艦。

波蘭主要的海軍基地在格丁尼亞港。在海爾沙嘴的頂端建設了海爾基地,並且建設了炮臺和要塞,安裝4門152毫米瑞典博福斯要塞炮。

二、德國和波蘭的戰爭準備

在戰爭爆發的前夜,波蘭海軍實力如下:

4艘驅逐艦:Wicher,Burza,Grom,Blyskawica

3艘炮艦:Mazur,GeneralHaller,KomedantPilsudski

5艘潛艇:Wilk,Zbik,Rys,Orzel,Sep

6艘掃雷艦:Jaskolka,Mewa,Rybitwa,Czajka,Zuraw,Czapla

1艘布雷艦:Gryf

輔助艦船:訓練艦Wilja,帆船訓練艦Iskra,水文測量船Pomorzanin

內河艦隊:炮艇和其他戰鬥艦艇44艘,1100噸;輔助艦船計3670噸

戰爭爆發前夕,波蘭和德國的海軍力量對比十分懸殊。與波蘭海軍對比,德國海軍當時擁有2艘戰列巡洋艦、2艘舊式戰列艦、3艘袖珍戰列艦、8艘巡洋艦、17艘驅逐艦、20艘魚雷艇和57艘潛艇。而且在德國扼守波羅的海出口、並擁有南岸絕大部分海岸線的情況下,波蘭海軍的艦船根本無法在與壓倒優勢的德國海軍交戰時幸存。為了保存實力,波蘭海軍部長斯維爾斯基海軍上將(上圖)準備在戰爭爆發的前夜下令海軍的主力艦船前往英國和法國避難。英國海軍部代表勞倫斯海軍上校也向波蘭提出了前往英國基地的建議。波蘭艦船的逃亡計劃取名為“北京行動”(Operation Peking)。

戰爭爆發前兩天,1939年8月30日,波蘭海軍總司令約瑟夫·烏恩魯格(上圖圖)接到了華沙海軍部發來的絕密電報:“開始北京行動”。當天淩晨2點30分,暴風雪號、雷霆號和閃電號驅逐艦秘密駛出格丁尼亞海軍基地,前往海爾基地的碇泊處。當天黃昏,這三艘驅逐艦結伴而行,高速沖出波羅的海,當天午夜向波蘭海軍部發去電報:“我們正在穿越卡特加特海峽”。德國的U-31號和U-19號潛艇都在波羅的海發現了這三艘驅逐艦,但是沒有發動攻擊——戰爭尚未爆發。這三艘驅逐艦在31日抵達蘇格蘭的利思海軍基地。在此之前幾天,波蘭海軍的Wilja號訓練艦和Iskra號帆船也啟程前往英國避難。

三、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第一槍——襲擊威斯特普拉特要塞

1939年8月25日,德國海軍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號老式戰列艦以“紀念一戰陣亡將士”為名,對但澤自由市進行“友好訪問”。但是艦長克雷坎普上校心裏很明白此行的真正使命——發自海軍總司令雷德爾海軍上將的指示:“在白色方案開始後,摧毀波蘭海軍;封鎖波蘭海岸,堵塞其港口,破壞波蘭的海上航運;確保德國的海上安全”。德國海軍東部戰區司令、海軍作戰部長阿爾布雷赫特海軍上將指示克雷坎普將其軍艦停泊在但澤市北邊郊區,威斯特普拉特要塞附近的有利位置,等待Y時,即開戰時刻的到來。

1939年9月1日0417時,即“白色方案”開始之前28分鐘,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號戰列艦用四門主炮向威斯特普拉特要塞開火,600米(!)之外的波蘭兵營和陣地遭到轟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第一槍在這裏打響了。此後的六年當中,整個歐洲都將在這種炮火下遭到蹂躪和荼毒。

波蘭駐紮在威斯特普拉特要塞的是隸屬於波蘭第209步兵團的182名士兵,擁有1門75毫米炮,2門37毫米炮,4門81毫米迫擊炮和22挺重機槍。德國方面則有4門280毫米炮、10門150毫米炮和4門88毫米炮。

德國方面開火後,要塞的波蘭守軍同德軍展開了激烈戰鬥。0510時,18架德國轟炸機摧毀了波蘭海空軍基地普克,摧毀了基地內的設施和全部水上飛機,只有一架編號Cant-Z-506B的意制水上轟炸機逃脫,在10天後被德國空軍擊落。在德國空軍的襲擊下,格丁尼亞海軍基地和海爾基地的所有艦只全部疏散到海上,只有老式炮艦馬祖爾號和努雷克號留在格丁尼亞,用它們的5門75毫米炮支援但澤地區的波蘭衛戍部隊。當時的但澤是國際聯盟管轄下的自由市,市內駐防人員少得可憐。為了攻占要塞,德國人除了石荷號戰列艦上的280毫米和150毫米炮之外,還調來了210毫米榴彈炮、105毫米加農炮和空中支援。留給威斯特普拉特要塞僅有的100多名波蘭駐軍的指示是,在進行12小時象征性的抵抗之後,他們可以選擇體面地投降。但是他們卻借助要塞的巨石原木工事,在戰鬥中,他們多次擊退了德國的地面進攻,三分之一的戰士受傷,16人陣亡。德國方面則付出了20倍的代價。波蘭駐軍一直堅持到9月7日,繼續抵抗已經變得毫無意義,才在指揮官蘇卡爾斯基的命令下宣布投降。同科雷吉多爾要塞之於美國人、或布列斯特要塞之於蘇聯人一樣,威斯特普拉特要塞在戰後成了波蘭的國家聖地,受人瞻仰。

在格丁尼亞,波蘭軍隊被德軍包圍在市區和奧克西維耶海軍基地周邊的狹小地帶,一列波蘭裝甲列車沿著市區外環鐵路進行防禦作戰支援。波蘭守軍屬於各個部隊,一共有7500多人,手中有4門105毫米炮、1門100毫米炮、15門75毫米炮、9門37毫米防空/反坦克炮,10多門迫擊炮和140多挺機槍。盡管面臨占壓倒優勢的德軍包圍,格丁尼亞的波蘭守軍還是一直堅持到9月17日,即蘇聯參加瓜分波蘭的那個可恥日子,格丁尼亞地區最後的波蘭戰鬥部隊——由上岸水兵組成的一個排,才宣告投降。波蘭陣亡1500人,3500人受傷或失蹤。德國方面的損失與波蘭差不多。

四、保衛波蘭海岸

當時德國海軍分為三個戰鬥群:小型炮艇和掃雷艇封鎖但澤灣;驅逐艦隊和魚雷艇由呂特晏斯海軍中將指揮,在波蘭海岸線外攔截波蘭和中立國的商船、貨船;巡洋艦隊和大約10艘潛艇在瑞典至波美拉尼亞一線攔截企圖逃脫出波羅的海的波蘭軍艦和民船。此外,石荷號戰列艦停泊在但澤港運河出口處,對波蘭目標進行炮擊。

由於德國的空中襲擊,波蘭軍方戰爭爆發之後迅速用水雷封鎖皮勞(今俄羅斯波羅的斯克)至海爾半島,即整個但澤灣的入口的計劃破產了。9月2日,德國出動32架Ju-87俯沖轟炸機,轟炸了停泊在海爾基地的波蘭艦隊,炸傷了Mewa號布雷艦。在這種情況下,原本計劃用來布雷的艦艇改變了它們的任務:波蘭為了保護急需的戰爭物資能夠從海上運到,派出了Wicher號驅逐艦、Gryf號掃雷艦去迎接護送向波蘭駛來的商船。9月2日深夜,這支小艦隊從格丁尼亞出發。9月3日早上,兩艘德國驅逐艦,勒伯雷赫特·馬斯號和沃爾夫岡·岑克號離開皮勞,向海爾方向駛去,準備對德國陸軍提供支援。在18500米的距離上,它們用艦上的10門127毫米炮向停泊在海爾基地的Wicher號驅逐艦和Gryf號掃雷艦射擊。Wicher號的4門130毫米炮和Gryf號上的6門120毫米炮奮力還擊,同時海爾基地炮臺上的波蘭炮兵也用152毫米要塞炮向德國軍艦開火。密集的波蘭炮彈紛紛落在馬斯號的周圍。盡管馬斯號在炮火中做出了高難度的規避動作,但是還是被一發152毫米炮彈直接命中右側2號艦炮,4人死亡,19人受傷。0715時,德國軍艦撤出戰場,岑克號返回皮勞,馬斯號被拖往但澤。戰鬥中Gryf號也中彈兩發,11人死亡。

但是波蘭軍人們還沒有來得及慶祝自己的勝利,密密麻麻的德國飛機就趕到了海爾。在空襲中,Gryf號再次中彈,艦上燃起大火,而且艦上水泵全部失靈。所幸的是艦上的水雷已經都拆了下去。德國飛行員投下炸彈之後,又紛紛返回來用機槍掃射甲板上的波蘭水手。由於德國已經摧毀了波蘭的空中力量,波蘭軍艦得不到空中支援,艦上的波蘭水兵只能用機槍和步槍對在天上肆虐的Ju-87射擊。到了午後,看到火勢無法控制,艦長赫日維尼茨基下令棄艦。1305時,Gryf號在海爾半島的淺沙灘海底上擱淺沈沒。當天下午,德國空軍組織了另外一次空襲。Witcher號驅逐艦艦首中彈,船舷側也被一枚近失彈炸傷,裝甲帶被撕裂了一道大口子。接下來的兩枚炸彈落在了船身中部。隨著劇烈的爆炸聲,一人被炸死,22人被炸傷。Witcher號開始沈沒,瓦爾登艦長也下達了棄艦令。波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